2012 Two Hands Wines Sophie's Garden Shiraz, Padthaway, Australia
領我進入澳洲紅酒大門的,
是Two Hands的Garden系列。
自從知道這系列不只Bella's和 Lily's,
(以官網來看,依照產地分野一共6款)
(非業配,僅是希望滿足收藏慾)
便一直尋覓以外的酒款。
除MAX'S與HARRY & EDWARD'S是遺珠之憾,
這瓶Sophie's已是本系列試過的第四款,
來自一個並不太熟悉的產地;Padthaway。
Padthaway位於南澳產區的東南角,
屬地中海型氣候,夏炎熱乾燥、冬溫和多雨,
年雨量約500~530毫米,
跟Barossa Valley差不多,
地勢屬於平原,海拔不到50米,
也擁有如同Coonawarra的terra rossa紅土,
紅白葡萄栽植比約莫6:4,Shiraz為最大宗。
1999年才位列AGI,新興產區之一。
自邊緣的紅赭色逐漸拉伸至酒杯中央的暗紅,
第一感香氣反倒不是花果或木桶,
而是草本所帶來的清涼,
但較尤加利葉略有不同,具備更多藥草感。
延伸出黑色莓果的熟甜;黑莓、洋李、櫻桃,
以及一絲細微的橄欖氣息。
胡椒粒、摩卡咖啡與香草氣息接續了嗅感,
再後,轉有皮革與菸草的香氣。
香氣多元而優雅,並不會濃烈地竄進鼻腔,
而是如花朵般一瓣一瓣分層顯現,
比起Barossa或Mclaren Valley來說,
整體稱不上秀氣,但表現算是清減了一些,
雖仍是妝濃,卻僅是重點上的描繪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
酒精感雖不至張牙舞爪,可仍蠻清楚,
杯壁淚腳也明示著酒精度數較高,
好奇使然,找了找酒精標示,居然高達16%,
是除了加烈酒外,我喝過度數最高的葡萄酒。
開瓶即飲
一入口酒體十分稠密而豐盈,嚼感飽滿,
單寧仍算有顆粒澀感浮現舌根,
酸度中偏上,讓酒質有了結構上的立體型態。
起始的表現仍有些失了專注;增了一分,
但以此論定,則有失偏頗,
優質的葡萄酒非能以一時之衡而斷好壞。
隨著酒質漸醒,約莫一小時,
感覺整體平衡與一體感拿捏得當;
潤而不膩、沛而不過、多而不餘,
即使感覺酒精度導致的甜味,
卻沒有額外的惱人處,
鼻端酒香與口中餘感縈繞,尾韻悠長,
邊喝著一邊想起美式醬烤豬肋排,
帶甜的濃郁BBQ醬汁與其必定是天造地設啊。
2012 Two Hands Wines Sophie's Garden Shiraz, Padthaway, Australia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