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開春澳洲紅一隻會
承蒙好友相伴跨年,各自拎出好東西一同分享。
當天一共喝了四款,
從西南法的芳香白酒,到布根地的經典風範,
最後以濃厚香醇的澳洲Shiraz作結。
話說,喝好酒很重要,好酒伴更重要阿~
Domaine Cauhape Geyser sec 2014, Jurancon, France
本還在納悶這究竟是哪個產區,酒標讓人有看沒有懂,
Jurancon這在西南法的產區並非常見的法國酒(吧?),
查了資料才知道,早在14世紀就已經是葡萄酒產地,
主要出產白酒,甜與不甜都有。
以Camaralet de Lasseube這種古老而芳香型的葡萄釀製,
由於產量並不經濟,加上授粉不易,
種植面積越來越小了。
酒色深金黃邊緣泛點青綠,
帶有蜜柑、蘋果、百香果、萊姆、礦石、金銀花等香氣,
香氣豐富交錯縈繞,不愧是強烈芳香型品種釀製,
是說連酒塞上的酒石酸結晶嗅來也帶香味。
喝來酸度適中,酒體豐足,結構良好,
回溫後稍具酒精感,
略帶苦尾,但香氣十分悠長,讓人回味再三。
Cellier des Ursulines Gevrey Chambertin 2010
應友人要求,想破頭才從藏酒裡找到這一瓶。
Cellier des Ursulines是布根地非常有名的葡萄酒商,
換句話說,它自七零年代起便是向簽訂合約的農家收購葡萄。
至於獅魚是Domaine Ramonet(布根地白酒超一流名莊)的標誌,
為何能掛上,想是透過該酒莊代為釀製的吧。
(讓我又回想起Domaine Ramonet Clos de la Boudriotte了)
淡寶石紅酒色,一倒杯便讓人期許。
甦醒前仍有土壤、濕葉的氣味,
邊喝邊醒約莫2小時,方才馨香誘人;
新鮮酸甜的紅色莓果,些許淡雅玫瑰花香,
重溫布根地佳品該有的風範,口鼻生香。
口感滑順而略有些殘餘單寧於後,
酸度鮮明而持久,撐起良好結構,
一路喝到第四小時仍未見頹墜,
是難得平價而表現出色的布根地酒款。
2004 Two Hands Deer In The Headlights shiraz
PO過幾次,但已是我的絕版品,最後一千零一支。
是我非常喜歡的澳洲酒莊Two Hands,平價系列的酒款。
幽深而些許偏褐的寶石紅,
一開始是濃厚木質香氣伴隨深色莓果,
二小時後開始有些凋零,有老酒明顯的果乾和醬香味。
濃郁而順口,酸度與澀感不顯,
嘴裡皆是歲月留下的老酒風韻。
兩年間的三次品飲,給了我各不相同的感受;
吾家有女初長成、成熟富美的艷麗、半老徐娘風韻猶存,
能經歷這三階段的韻味,
只能說是諸多巧合下產生的美好幸運。
McGuigan Personal Reserve Shiraz, Hunter Valley, Australia 2005
少見獵人谷的Shiraz,當地主產厲害的Semillon白酒。
上桌前便心懷期待,感謝友人相助。
倒杯時已瓶醒約2.5小時,
酒色是年輕的深色亮寶石紅,
香氣以果香為主,黑莓、深色櫻桃、一點藍莓,
加上紫羅蘭與些許木質香,以及一些皮革與煙燻,
嗅覺感受十分富足。
口感濃醇,也略有酸度之感,單寧十分柔順,
雖說酒體豐厚,但感覺不出來高達15% abv,
略有些沉澱物產生,
但複雜度和架構都很有水準,
感覺仍有五年以上的陳年實力。
莓果氣味縈繞口中,餘韻味香而持久。
留言
張貼留言